《平凡的世界》遭退稿 路遥:做大事需初恋般的热情

  汤丸系列     |      2024-08-15 08:15

  核心提示:作家贾平凹对路遥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了干渴的路上。可以说路遥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完成了小说《平凡的世界》。凤凰卫视

  解说:第一部全部完稿了,暂时把桌面完全清扫干净,只留下二十本稿纸放在那里。并不是完全轻松了下来,没有,远远没有,更严峻的问题就横在面前。

  白描:这个时候担心,他的担心已经被证实了,过去发表过他的作品的一些刊物,把这部作品一看以后,都是些大刊物,有影响的刊物,纷纷都给他退稿了,解的啊,第一个篇幅太长,我们怎么发,三十多万字,三十三万字,第二个和他们想象当中的,路遥应该拿出来的东西不一样,辗转了几个编辑部,最后由谢望新主编的广东《花城》杂志表示愿意给路遥发表。

  在《花城》杂志发表了以后,在北京搞了一次《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研讨会,他在期望当中也有一种担忧,他的担忧不是没来由的,因为他意识到,当时文坛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东西,不是那么青睐的。

  白烨(文学评论家):看了之后呢,我的感觉也不是很好,这个当时有一个背景,什么背景呢?就是在当时,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啊,正好是叫新观念,新方法,新思潮,这样一些东西风起云涌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观念过于传统,需要更变。

  白烨:整个会就是对作品本身,并没有像路遥所期待的那样给予一个一致的,或者是高度的评价没有。

  解说:当时还是有一些我国中国的批评家,给予第一部很热情中肯的评论,这里我主要指出北京的三位,他们是蔡葵,朱寨和曾镇南,由于我国几位当代重要批评家的理解,使我在冷落中没有丧失信心,当然从总的方面看,这部书仍然是被冷落的。

  第二部第一稿的写作随即开始,这次换了个地方,到黄土高原腹地中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县城去工作,正是三伏天,这里的气侯却特别凉爽,我意识到第二部对全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体力和精神都竭力让其运转到极限,似乎像一个贪婪而没有人性的老板在压榨他的雇工,力图挤出他身上的最后一滴血汗。第二部的初稿是在精神、精力最为饱满的状态下完成的,这是一次消耗着,尤其对体力来说,几乎动用了所有的“库存”。

  杏宇平台

  雷涛(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他写到半夜写到天亮,甚至敲开邻家的门,来讨要一个蒸馍,一块干膜啊,喝口开水,你想想这样一个作家,在进行着如此巨大的精神支出,但吃的是开水加蒸馍,他的身体怎么支撑呢?

  解说:写第二部第二稿的时候,我几乎完全倒下了,身体状况不是一般的失去弹性,而是弹簧整个的被扯断,其实在最后的阶段,我已经力不从心,抄写稿子时像个垂危病人半躺在桌面上,斜着身子勉强用笔在写,几乎不是用体力工作,而纯粹靠一种精神力量在苟延残喘。

  贾平凹:经常就在院子里和大家聊天,一个烂藤椅,他经常就坐在那儿,后来身体不好的时候,坐着就打盹了,就磕睡了。

  解说:我第一次严肃的想到了死亡,我看见死亡的阴影正从天边铺过,我怀着无限惊讶,凝视着这一片阴云,从未意识到生命在这种时候,就可能结束。

  李焕政(原陕西省纪检委书记):有一次去看路遥,路遥说是他这个精神很不好,在西安检查,说他的肝上有毛病,我说那好办嘛,王震的病西安延安看不好,就是咱榆林的中医给看好的,路遥就说是那好嘛,那就同意你的意见,叫言你这个老医生给他看看。所以就把这个老医生张鹏举请来,给路遥开了些中药。

  解说:张老开始调整我的整个身体,我像牲口吃草料一般的,吞咽了他的一百多服汤药和一百多服丸药,身体开始渐渐有所复原,身体稍有复原的时候,我的心潮又开始澎湃起来。

  霍世仁(原陕西省政法委书记):87年秋天路遥同志来榆林,来榆林要完成他《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有一次我是早上八点钟开会,我七点半就到他房间里去了,到他房间以后呢,看见他还在写啊,我说路遥,你晚上没有休息,他说没有休息,他上劲了一定要一气呵成。

  王天乐:就第三部刚开始的时候,他说中国在变化了,中国在有一种大的变化了,户籍制尽管消灭它是漫长的,但是它终于再没有什么意义了,说这个我已经感觉来了。然后他就拍了我一下说,朋友啊,我们这一代人可能见不到,我们一个发达富强的一个民族,但是朋友你一定要记住,我们一定要朝气蓬勃的努力,为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不要因为我们是农民的儿子,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和我就不是弟兄了,是一种非常陌生的一种感觉。

  解说:在我的一生中需要记住的许多日子都没能记住,其中也包括我的生日,但是1988年5月25日这个日子,我却一直没能忘记,我正是在这一天最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王天乐:我预感到他已经完成了,门打开的时候,他就说记住,也许这句话得你是重复的,他对我讲,也许,这句话对你是重复的,但是我还要提示你,一个人,一生中要完成一件重大的事情,必须以宗教般的信念和初恋般的热情,才能做完它,你休想用一种投机的办法完成一项宏大的工程,愿这句话咱们经常勉励自己。

  解说:1991年3月9日,在四年一度的中国最高文学奖“矛盾文学奖”评奖中,《平凡的世界》在1985年到1988年间发表的七八多部长篇小说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以榜首位置,直抵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峰。被评论界公认为是一部具有内在魄力,具有博大恢宏的“史诗般品格”的现实主义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

  李建军(文学评论家):路遥的作品有一种力量就来自于他对大地,对一切美好事物,对一切人的一种爱。

  萧云儒(文学评论家):我觉得路遥的价值在于就是,他是在文化革命到新时期转型这一个阶段的,承上启下的一个艺术家,承上启下这是一座桥梁,这个桥梁是由很多作家组成的,但是路遥是一个非常,承担着非常大重量的一个桥墩子。那么他是较早地预告了,中国社会将会有深层变迁的作家,他是让我们这个民族通过他的人物,让我们这个民族,创造力,生命力有了迸发口的作家,他是将西部文化,也就是胡夷相结合的翼支文化引进中国文化版图的作家,他也是传承和发扬,诗性现实主义,使得中国现实主义传统永不断流,而且焕发新生命的作家。

  潘石屹(企业家):我的弟弟比我小好多岁,他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我给他送了一套礼物,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说这是最珍贵的一份礼物,是哥哥呢成长过程中一份特别宝贵的精神财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大概看了七遍,就是每一次我在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总是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碰到了困难,觉得就是每一次看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总是给我力量,给我非常大的力量,尽管现在十几年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可是这种精神的东西,它是永恒的,是不会改变的。

  解说:1990年到1992年,路遥处于创作的休整期,一方面要恢复一下严重透支的体力,另一个方面也好对下一步的创作进行一番思考。为了回答人们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诸多问题,路遥决定,就《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为了写一篇随笔,这就是后来面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王巨才(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陕西)作家协会的领导班子好长时间没有换届,实际上内定下就是要由这个路遥去做陕西作协的主席。

  白崇贵(原延安市委宣传部部长):当时我们看到路遥同志呢,脸色蜡黄,而且发青,我觉得路遥是已经有病了,反正他住院也罢,不住院也罢,我们都叫他住院,后来路遥就住了院,住到延安地区医院。

  高其国(路遥大学同学):路遥有一次跟我说,哎呀,其国,我看这回我的病是不太好,我这下是给拦腰斩断了。他还有一个,关于成吉思汗的一个创作规划,没有完成,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遗憾的事情。

  王天笑:弟兄两个两把手都紧紧抱住,泪流满面,他几乎就是放声大哭,说他已经不行了。

  解说:路遥与死神激烈的抗争着,直到1992年11月17日凌晨五时,路遥出现严重吐血,医生全力抢救,仍未能阻挡死神无情的脚步。

  王天笑:感觉他隐隐约约就一直跟我说话着,但是一句也不真(清楚),最真(清楚)的几句话,就说是爸爸妈妈可亲了,爸爸妈妈可重要了。

  姜楠:作家贾平凹对路遥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了干渴的路上。可以说路遥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完成了小说《平凡的世界》,在他的书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述,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