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这些传统习俗已成了中秋节的“标配”。说起月饼,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美食,更是阖家团圆的象征。在许多青岛人的记忆里,物质生活贫乏的年代,中秋节吃月饼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有时一个月饼会割成好几块分着吃。而每年中秋节前,一直惦记的总是那一口老字号的美味月饼,这老字号说的就是以主营月饼而声名远扬的“万福临”。
说起老青岛的糕点,以西式糕点闻名的“生活林”,青岛人一定都会非常熟悉。而对于以中式糕点誉满青岛及周边地区的“万福临”,很多人已经逐渐淡忘了。这个曾经岛城最大、最著名的糕点老字号,它可以说承载了几代岛城人的味道,同样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查阅青岛档案馆资料,“万福临”成立于1932年5月10日,经理为山东掖县人王骏忱,本号位于河南路45号,仓库地址在河南路49号,主业:海味杂货批发零售,糖果饼干点心面包制造。
如上照片是拍摄于1939年的四方路,中间门面就是”万福临东号“,设于人流繁华之处,生意自是十分红火。
”万福临东号“设在四方路35号,成立于1936年11月1日,经理是同为掖县人的王仪仲,主业:点心食物糖果制造。资本总额由总店供给,人员组织亦由总店分出。
上表中的点心业商号,万福临、天合成、万康、万源永(海滨食品店的前身)、正大号(支店就是位于台东三路与和兴路交界的正大食品号东号)等等皆是名扬岛城的糕点制作商铺。位于潍县路24号的万康公司,是青岛著名的南式糕点厂。它与北派糕点闻名的”万福临“,以及上述数家商号,可以说影响带动了整个岛城糕点业的繁荣。
“万福临”的本店与东号均是前店后场的经营模式,兼以零售批发。鲁海老师介绍:“万福临”生产传统的糕点,全靠糕点师傅的手艺来抢占市场,如桃酥几乎是各家糕点厂都会生产的,“万福临”是真正做到了“到口酥”,它注重油的比例,制作出来的桃酥开水一冲,会成为油炒面一样的汤,男女老少均是喜欢,中老年人尤其钟爱。
“万福临”的商标是一只蝙蝠的图案,蝙蝠寓“遍福”,在我国,由于“蝠”字与“福”字同音,是幸福、美好的象征。
孙兆瑞在《青岛糕点食品业发展简史》中描述,三十年代的“万福临”全部职工已有147人,其规模在当时的同行业里是空前的。“万福临”从建店初始就以京式糕点为主,尤其注意食品卫生和糕点质量,特别是店员的服务态度一流,所以发展很快,广获赞誉。在当时,如果请客送礼不用“万福临”的点心,就显得不上档次、不够水平。
中秋节的月饼,在过去的岛城,那绝对是以“万福临”为第一。它家的月饼以酥皮为主,配备多种馅味,价格档次也是高、中、低档皆有。1945年的中秋节,距离日寇投降仅过去一月有余,在当时社会局势和市民购买力还是较低的情况下,“万福临”的这个中秋季销售月饼达到7万余斤,这个销售数字是很惊人的,足以说明“万福临”金字招牌的影响力。
1956年公私合营后,“万福临”与“万春盛”等商号作坊合并成立了“台东糕点厂”, 厂址位于台东区东光路53号,现旧址尚在。
“万春盛”成立于1939年,位于威海路104号,经理是即墨人袁廉溪,当年和台东三路的正大东号食品店一样,几乎家喻户晓。
1988年,台东糕点厂生产的“提浆月饼”“酥皮月饼”被评为省优产品。1990年,该厂恢复青岛万福临食品厂“老字号”名称,其生产的京式、苏式风味糕点风靡岛城,成为人们逢年过节的馈赠佳品。
恢复“万福临”后,其产品很快畅销岛城及半岛地区,老字号的再次回归,令许多老市民欣慰不已。1993年成立了青岛万福临实业公司。
然而到了1994年6月,根据上级安排,重新复苏不久的“万福临”,又与青岛生活林糕点厂、青岛糕点厂、花海纸盒厂等合并成立了青岛生活林实业发展公司,东光路53号的厂址改名为青岛生活林实业发展公司万福临食品厂。工厂牌子和厂房建筑上“万福临”的字样再次消失。
如今的台东糕点厂老厂址已改为一家连锁酒店,曾与“生活林”齐名的老字号“万福临”,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承载着岛城记忆的“万福临”,无论是从知名度还是品牌上,在青岛的食品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又是一年中秋节,商超与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各式月饼,有谁还记得当年老青岛的月饼第一品牌“万福临”?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