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同仁堂:让中医药文化惠泽全人类

  汤丸系列     |      2024-10-01 20:57

  从1993年怀揣“借道香港,打开世界之窗”的梦想,在香港开设第一家药店;到2006年在香港建成北京以外的第一个中成药和健康产品生产研发基地;到2013年同仁堂国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开始大举进军欧美市场;再到如今已在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服务终端,把同仁堂产品和服务推向世界,以实际行动践行“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的战略愿景,百年老字号打造“世界的同仁堂”,推动中医药文化惠泽全人类的底气何来?

  “让一让,让一让,先让同仁堂人过去开门”。1993年,同仁堂药店在香港开业的那天上午,店外被人围得水泄不通,警察看到有这么多人聚集,主动前来维护秩序。见有同仁堂人挤了进来,人群中一位老者说:“看到‘同仁堂’三个字,我觉得亲,我是北方来的移民,从小就买同仁堂的药,对‘同仁堂’这三个字感情很深,很久没回内地了,在香港看到同仁堂,觉得很亲。”在香港,警察为了一个门店开业维持秩序很少见,还有民众的期待,让同仁堂门店开张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也让同仁堂员工备受鼓舞,证明了中国北京同仁堂选择同根同源的香港作为走向世界的“出海口”找对了路。

  细心的人在香港买同仁堂的丸药时会发现包装盒上有一行字:本品不可整丸吞服。这行字的出现源于一起投诉。一次,一位顾客走进同仁堂香港尖东店气愤地说:“吃了你们的牛黄清心丸,排便时又完整地排出来了,那白色的药丸一点都没消化。”原来,他连同药丸外边的蜡皮一起吃下去了。经过耐心地讲解,顾客气消了,员工们也认识到了文化普及的重要性。从那时起,不但包装盒上加了上边的提示语,店员售药时也会对中成药的功能、作用、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说明,同仁堂业务每进入一个国家地区都会通过走进社区义诊、邀请市民到同仁堂门店参观等方式普及中医药知识。

  人们走进别处的中药店看到药斗子上写的都是药名,可是走进菲律宾同仁堂药店在药斗子上看到的不是药名却是编号。这又是怎么回事?这是同仁堂的又一项“发明”。因为这里的员工都是菲律宾人,既看不懂中医写的中文处方,也不认识药斗子上的药名,于是他们想出了用“编号”代替药名的高招儿。医生将处方上的药名改成编号,员工将药斗子上的药名改成与处方上一致的编号,什么“先煎”“后下”等专业术语统统改成编号,还专门研发出了一套软件。这样一来,菲律宾员工工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这样的“发明”数不胜数。比如,在欧美市场,产品不能以药品身份进入,同仁堂就以食品补充剂的身份进入;不允许开药店的,就建养生中心、文化中心……思路打开了,天地更广阔了。

  自1993年以来,中国北京同仁堂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以阶段性的目标为基准,从顶层设计完善规划部署,稳扎稳打、逐步深入推进国际化发展布局。截至目前,中国北京同仁堂在除中国内地以外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8家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养生中心和文化中心,已为大众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3000多万人次,让数以亿计的境外人士了解了中医药、认识了同仁堂,同仁堂国药2013年上市以来,其历年净资产收益率均保持在20%左右,一直被国资委认定为盈利能力优秀的企业,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科研创新是挖掘中医药医学价值的核心路径,也是推动中医药走向工业化、现代化,从而走向世界的必经之途。中国北京同仁堂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工作,始终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关键来抓,希望通过产品的高质量生产满足国际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中医药的质量和安全性经常受到质疑,成为中医药“走出去”的绊脚石。中医药国际标准认证建设,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需求,也是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对此,中国北京同仁堂积极通过科研探索、着手建立中医药的标准化生产。近年来,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研究项目,中国北京同仁堂已经利用现代化分析技术完成了安宫牛黄丸标准化建设研究,成功建立了客观、准确的质量内控标准。该项研究采用中药特征图谱整体质量分析方法,实现了对中成药制剂中天然麝香、天然牛黄等药物的优质特色质量的同步控制,为建立符合国际标准且拥有中药自身特色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成药申请欧盟上市许可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注册申请,另一个是GMP检查。就拿GMP认证来说,各项检查指标能有几千项。用什么样的刀切药?用什么水洗刀?每种药材要切多厚?操作员穿什么衣服?都有严格规定。同仁堂生产的愈风宁心片是由中药材葛根经过提取精制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中国药典规定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野生葛根因质量好成为同仁堂的首选。但欧盟对“野生药材”完全不认可,他们不接受没有控制的野生药材,除非能证明它的各项指标都能达到要求。工作人员就从十几个省份收集野生葛根的样本,最终确定选用陕西安康镇坪县的野生葛根,经过上百项检测指标、上千页的操作说明,样品土样完全符合欧盟标准,建立了一整套关于野生药材的质量管理体系。2019年愈风宁心片作为OTC类药品通过欧盟上市许可,使同仁堂成为国有药企中第一家在欧盟地区获得植物药上市许可的企业。“拿到欧盟市场的敲门砖,影响绝不限于欧盟!”同仁堂科技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欧盟作为传统草药的重要市场,在草药注册领域有着极大影响力。显然在出海的路上,展现了同仁堂人进入西方主流市场的决心。

  2012年以来,中国北京同仁堂先后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旧金山分校等国际知名高等院校开展联合科研,进行中医药安全性基础研究和作用机理研究。目前已就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效果在香港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积累了大量有力的基础数据,证实了安宫牛黄丸在中风治疗应用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科学性;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就拳头品种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进行抗雾霾研究等,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适应症范围。中医药正从科研上慢慢实现着与西医西药认知理论的融合互促。为传统中药产品更多地进入西方主流市场积累数据。

  经过多年科研创新,中国北京同仁堂还取得了诸多被国际医药行业认可的研究成果,为同仁堂产品走向世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中国北京同仁堂的生产线通过了香港、日本、澳大利亚、欧盟的GMP认证、哈拉认证和以色列洁净认证;香港生产研发基地通过了HACCP认证,生产线通过了国际最高标准的ISO22000认证。目前,中国北京同仁堂产品行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超过1000个品规。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形势下,为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北京同仁堂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参与到全球疫情的防治工作中,充分展现了百年医药品牌的使命与担当。

  中国北京同仁堂积极成立境外新冠肺炎防治中医专家组,因地制宜,确定“一国(地区)一策”中医预防方案。目前,中医药“一国(地区)一策”靶向治疗方案已经扩充至五大洲50个国家和地区,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候、温湿度、人体体质、饮食用药习惯等开具了共计100个处方,并出版了抗疫专著《同仁堂全球新冠肺炎研究与防治》;向境外门店发放了《北京同仁堂疫情防控指南(境外版)》,指导境外民众防疫;在中国北京同仁堂境外疫情防治专家组的推动下,马来西亚发布了《国家中医防治新冠肺炎方案试行第一版》。

  设立“防疫药品专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当地民众走进同仁堂在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文莱、马来西亚、泰国、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门店都会看到它,里边摆放着一系列好东西,有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的药品防风通圣丸、感冒清热颗粒、板蓝根颗粒等药品,有“同仁堂全球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 为不同国家地区开具的 “扶正避瘟饮”抗疫药方,有用于提升免疫的同仁堂牌破壁灵芝孢子粉胶囊等,受到了当地市民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此外,中国北京同仁堂还开设网络问诊,为境外民众献良方。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北京同仁堂境外门店多数不能正常营业,店员、医师们通过网络问诊、邮寄药品等方式确保当地民众的医药需求。例如,中国北京同仁堂瑞典医师王泽丰通过辨证施治展示出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确切作用,其接诊的40多名疑似及确诊新冠患者,经过他的治疗,基本都恢复健康。

  作为一家百年企业,中国北京同仁堂不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针对疫情积极开展境外捐赠。中国北京同仁堂通过外交部向88家中国驻外使领馆捐赠了防疫产品,并通过中国北京同仁堂境外机构向所在地的中资机构、留学生捐赠了防疫产品及物资,同仁堂国药发起“同仁关爱 同心抗疫”行动,开展多场抗疫讲座。

  中国北京同仁堂在抗疫中的突出表现受到各相关政府和机构的肯定,澳门中联办将北京同仁堂(澳门)有限公司评为抗疫先进集体,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给北京同仁堂(奥克兰)有限公司发来感谢信,对其在抗疫中作出的突出贡献给予高度赞赏。

  中医药行业既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科学宝藏,更闪耀着凝聚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文化硕果。中医药行业的国际化发展,绝不仅仅是产品销售、市场布局,更是文化传播、理念传递。中国北京同仁堂在境外的发展,高度重视文化传播,通过一系列传播手段,展现中国北京同仁堂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彰显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提升境外消费者的文化认同。

  开展丰富的推广活动。例如,以“民心相通”为主旨,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系列文化推广活动;以“同仁关爱防中风”为主题,举办“千人八段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向世界输出中国北京同仁堂品牌文化,让世界人民在享有中国北京同仁堂优质产品的同时,体验传统、正宗的中医药优质服务。

  着力打造文化载体。在中国香港、圣马力诺、美国开办同仁堂博物馆,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产品及服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另外,中国北京同仁堂每家境外门店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肩负着经营发展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双重使命,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不断向境外消费者展现中医药的文化魅力。

  培养本土化人才。对外文化传播,须与当地文化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民心相通,其中本土人才的参与尤为关键。本土人才的参与,将进一步打消传播壁垒,从而带动当地更多民众走进中医药文化,实现文化认同。中国北京同仁堂在境外市场的发展路径中,高度重视本土化人才培养,境外的1000余名员工中当地员工占90%以上。同时,为培养境外人才队伍,中国北京同仁堂还建设了以同仁堂大师工作室、香港生产研发中心为依托的境外人才培育基地,共包括境外经理后备人才培训工作室、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传承工作室、中药材质量检验首席技师工作室、中药调剂首席技师工作室、境外医师培训工作室5个工作室,以便更好地传承技艺,提升本土人才医药素养,构筑全球运营网。

  通过手机碰一下,最快仅需要0.1秒就能了解产品的真伪,还能第一时间了解一罐同仁堂牌灵芝乐活胶囊“出生”到“面世”的全过程。这就是同仁堂国药应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场通信)技术达到的“神奇”效果。这项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智能交通、防伪等方面的技术,用于药品真伪的鉴别,在同仁堂尚属首次,揭开了传统老字号与新型高科技融合发展的序幕,迈出拳头产品实现市场标准化的第一步,更好满足了消费者核心诉求和使用体验。首批内嵌NFC防伪芯片的同仁堂牌灵芝乐活胶囊不久就能上市,届时消费者将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便利,能够迅速而且靠谱地判别产品的真伪。“启用NFC防伪技术,不仅更好地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而且能有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创建一个更加良性的市场。”同仁堂国药总工程师李霞解释道。

  2020年9月6日,同仁堂国药与用友香港集团、科大讯飞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框架内容显示,同仁堂国药将依托自身除中国内地以外在28个国家和地区148家门店终端应用场景和地处香港的总部优势,集中力量聚焦办公信息化、新营销和创意营销改革、中医药AI、区块链在中医药产业链中的落地应用、大数据与中医智慧病历、名老中医与境外患者无障碍沟通翻译、干细胞诊疗、医疗美容等行业前沿细分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此举将为同仁堂国际化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发展动力。

  随着2019年“国际药业”被确定为中国北京同仁堂着力打造的“制药+”大健康产业五大板块之一,同仁堂国药按照“创新境外发展模式,传承弘扬同仁堂中医药文化,致力于同仁堂中药和保健品在境外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打造国际知名的同仁堂境外发展集团”的新要求作出的新探索。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他们将通过提高“产品竞争力”、提升“渠道竞争力”、强化“品牌文化竞争力”、布局“创新竞争力”、激活“资本运营竞争力”入手,让老字号换“新颜”,为中医药文化惠泽全人类贡献同仁堂力量。

  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为增进世界民众健康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医药的参与不可或缺。中医药行业全面走向世界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医药振兴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时机,以中国北京同仁堂为首的中医药企业势必抓住机遇,在人类健康卫生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杏宇平台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