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民国军人曾经的终极追求

  凉粉系列     |      2024-09-27 13:42

  杏宇师长是军队的高级军官。在我国,这一职务出现于民国时期,北洋至北伐时期,曾经一度被视为军人的职业巅峰,是军人们的终极追求。

  为什么是师长?为什么不是旅长甚至是军长?这就要从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军队“北洋六镇”说起了。

  “北洋六镇”是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的中国首支新式陆军。清朝末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决定在全国推行常备军制,编练新军。袁世凯由于朝鲜平乱中表现出色,有“知兵”之名,加之他对编练新军非常热心,所以被派入驻小站,督练新军。1905年,练成新式陆军第一至第五镇,加上京旗常备军,合称北洋六镇。北洋六镇中的“镇”,相当于后来的师级建制,各镇的主官叫统制 官,镇下分协或标,相当于后来的旅和团,其军事主官称协统或标统。

  北洋六镇是新式合成部队,除了步兵之外,还有炮兵、骑兵和辎重兵,每镇下辖步兵2协,骑兵一协,炮兵一标。步兵每协下辖两标,一标下辖3营,一营下辖4队,一队下辖3个排,一排下辖3个棚,每棚有14名官兵。全镇满编为1.25万人左右,战力强大。

  在当时的中国,拥有一镇之兵,足以控制一省或称霸数省。北洋六镇统制官后来或主政一方,或入京执掌中枢,都是一时风云人物。诸如段祺瑞、王士珍、曹锟、孙传芳、靳云鹏、吴佩孚,无一不是叱咤风云、名动天下的顶尖人物。协统官陆建章、李纯、张敬尧后来都做了陕、苏、湘三省督军。就连第二镇步队第三标一个标统(团长),后来都坐上了浙江督军兼淞沪护军使宝座,其子卢小嘉与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祺瑞之子段宏业人称民国“四大公子”,因暴打“海上闻人”“上海大亨”黄金荣而声名遐尔。

  在清末民初那20年,政坛如转“走马灯”,你方唱罢我登台,军队成了问政和上位的支撑和资本。无论是清朝的镇统制官,还是北洋军的师长,因其特殊的地位,被无数军人梦寐以求。做一名师长、掌一镇之师、据一省之地、成一方诸侯,对一名军人而言,确实是挡不住的诱惑!直到北伐战争时,南方国民政府为了平衡内部各方诸侯,一口气任命了八个军长,“师长”的标杆地位才开始有所动摇。

  1926年7月,北伐,刘峙任一军(党军)二师师长,率军由粤入湘,由湘入鄂,由鄂入赣,一路激战。吉安出了个师长,家乡鼎沸雀跃,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都在传说刘峙的故事。这些传说,一直到我们长大后还听过,其中最传奇的,莫过于“凉粉结果”的故事:说的是刘峙家的祖坟上长了一棵凉粉,经年累月,郁郁葱葱的凉粉藤爬满了整座坟墓。这棵凉粉,年年结满无籽的空心“糖包”,不结有籽的凉粉果。但在民国十五年,它居然结了一个凉粉果,整株就结一果,硕大饱满,垂在幕碑上。有一风水先生路过此处,见此奇景,大吃一惊!当场就对墓三拜,还请村里人带路找到刘峙家,告知刘母:你家出大贵人了! 因刘峙从小被继父带到了湖南,刘母寡居在家,已多年没有刘峙的消息,甚至不知其死活,故以为是骗子上门行骗,拎起拐杖就把风水先生撵出了院门。事隔数日,正在率军攻打南昌的刘峙捎信到老家,老母才知儿子当了师长,寒门真出了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