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盛(常州)有限公司自2010年在常州投资建厂以来,秉承安全即效益的理念,以“Energizing Chemistry”(为化工行业注入非凡活力)为初心,勇担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推进安全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成长为一家可信可靠、安全质臻的化工企业。
构建安全文化,结合企业发展理念,构建了以“承诺为先”“全面预防”“积极践行”“追求卓越”四个层面为核心的“Xact安全文化理念”,围绕自我安全认知、事故防范信条、实践行动要求以及事业价值提升,不断打造全面广泛的企业安全文化,为安全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引。
提升价值认同,每年开展安全文化周活动,组织开展安全、环保、健康相关内容的培训交流,召开安全法规法律及标准研讨会,并对全体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宣誓,切实通过安全理念的再学习、再教育、再培育,不断强化思想共识,夯实理念基础,增进文化认同。
持续发展完善,每年组织“Xact”文化调研活动,利用在线及纸质版两种形式,向全体员工及承包商匿名收集反馈意见,并公开调研成果,不断充实完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
建立“定点定岗”的安全责任制度,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逐级制定并签署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纳入风险研判及承诺公告制度,一线班组、部门每天将安全风险信息逐级上报,由管理层对风险进行研判,而后作出安全承诺及社会公示。
建立“标准更严”的安全考评制度,员工在取得政府监管部门上岗资格证的基础上,需通过企业再考核、再验证方能上岗。同时,创建数字化资质管理模块,以日常培训和考评数据为基础,建立员工资格能力矩阵数据库,达到“以能定岗”目的。
建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提醒制度,在窨井、储罐等重点部位张贴安全标识,在产品外包装张贴操作注意事项、应急处置方法等安全信息,在管廊及装卸区加装生命线系统,全面提升厂区内危险因素的辨识度。同时,针对高风险作业,建立数字化作业证管理模块,提前绘制能量锁定流程图,规范作业的审批、培训及人员选调,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严谨分析评估,企业任何新建项目,从立项到设计,从建设到验收,全程开展工艺安全分析,每次分析都由一名具有德国国家资质的工艺安全专家任主席,HSE、设备、电仪、工艺、操作等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评估小组,由评估小组联席签署颁发证书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提升了工艺的本质安全指数。
突出双重保险,对企业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坚持按照安全保险最大化的原则,强化安全管控。比如,为使化学品的使用、储存、废弃禁忌性有据可依,编制化学品的兼容性矩阵;为使槽车卸车安全可控,加装双道阻火器的顶部气相平衡管,卸料的同时将储罐氮气压入槽车,确保槽车空车行驶安全;为防范管道泄漏对环境的污染,所有化学品及污水管道设计为管廊压力传输,提高安全环保功效。
集中统一管控,由中央控制室统一对各关键节点的报警设备进行数据分析及监控管理,并持续强化控制室的主观能动性。比如,针对槽车卸车等重点环节,建立“电控+手控”联动机制,操作需中央控制室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共同确认,才可继续进行,提升了工作的安全指数。
应急职责体系全面精准,根据自身工艺特点及风险特性,建立了系统全面的应急预案,并经第三方审查评估,确保预案的全面性、科学性、有效性。同时,根据每名员工的工作岗位及安全职责,制作配发“应急卡”,将自身的应急职责、执行的应急动作、所需的应急物资等信息进行标注,提升应急体系的精准性。
应急硬件设施科学完备,建立主消控中心,对各工厂、各车间的分消控中心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在各门卫处放置“应急交底箱”,存放厂区平面图、消防总平图、化学品分布图等应急资料,以及必要的应急物资;在化学品存储点,设置“应急处置柜”,存储专用的化学品应急处置物资;在厂区排水节点处,设置2500立方米的“事故应急池”,收集处理消防废水。
应急能力检验注重经常,公司定期同园区消防队开展联合应急演练,并结合“应急卡”的相关要求,对每个演练科目、每名人员的应急反应情况进行考核;组建公司义务消防队,队员由园区消防队进行封闭式训练,提高应急技能水平;每日对“应急处置柜”的门锁进行检查,每月对柜内应急物资进行核查,确保应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
构建沟通纽带,每年组织公众开放日,邀请周边社区居民、在校学生、企业代表、政府职员等不同层次群众,深入厂区一线参观,让公众零距离了解企业安全的发展理念、可靠的生产工艺和全面的应急防范,不断消除群众疑难点,解答公众关注点,以公众的关心关注倒逼企业安全工作的发展。
注重经验共享,联合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园区应急管理部门及周边企业,成立“常州滨开区责任关怀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之间签署应急救援互助协议,制定经验交流共享规范,为相关企业提供交流平台,分享工作实践,拓宽联络渠道。
投身社会公益,牵头建设“朗盛爱心小学”,定点资助留守儿童,累计帮扶上百名贫困地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切实扛起和拓展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为企业安全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引言: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明确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安全和生命是永远的共同体,校园安全的对象目标或者安全客体是学生,年龄跨度可以从三岁半直到二十五、六岁,跨越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三个成长阶段,占据个人生命四分之一的特殊时间段。校园安全之所以重要,是由校园安全对象的两大特性所致。一是社会中最庞大的群体。以钟楼区为例,目前钟楼区有7所中学、28所小学,47所幼儿园,近7万余名学生的庞大群体,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而且学生群体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学生身后,至少关联着三个家庭,一个孩子一旦遭遇到安全问题,受到身心伤害,往往会给多个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学校安全最真实的写照。二是社会中安全。之所以说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是安全,是因为学生普遍存在安全经验缺乏、安全意识淡薄、自保能力偏差、行为控制不力的特点,这些因素自然的决定了学生会居于安全问题的中心,一旦安全事故发生,便会成为被伤害的最主要目标群体。
校园安全工作管理模式与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一样,也是由安全预防和危机应对两部分构成,前者是工作的重心,需积极主动。后者虽属无奈之举,但更加强调专业操作。对学校来讲,实质上,预防与应对一直就是安全工作的两大主题,预防是为了消除和减杏宇平台少事故,而危机应对,是学校遇到影响安全的局面或发生安全事故所必须采取的方法措施,以使危害降至最低、影响降至最低。校园危机的应对处理,必须从突出的行政性向提倡规范的专业化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校的主体性、主导性和积极性,实现学校安全风险防控范围的全覆盖。
危机的应对极具实际意义,涉及很多学科、很多领域、很多技术,是直面事件、破解难题、化解风险、攻城破寨之举,是弥补和克服学校安全短板之举,更是建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之举。那么作为区级层面的教育局如何指导校园做到积极主动的危机应对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校园安全危机研判是指就客观现实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对学校和师生造成安全影响的因素、事件、工作等进行研究、分析和判断,确立其安全风险等级,并提前做出应对防控预案的过程。危机研判主要针对的是学校某一事项或学校某一具体工作,目标明确,势在必行,是学校安全预防最具实际意义的重要内容。开展安全危研判,我们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研判机制。学校要成立危机研判领导机构,由校长担负责人,其他校领导、中层主任和安全管理人员为机构成员,有条件的,可邀请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安全专家或工作者、法律顾问等参加。要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员。
(二)要扎实有效地开展研判工作。钟楼区教育局校园危机研判工作一般每年安排两次,分别是寒假、暑假开学前。既有组织专题会的形式,也有和校园其他会议一并进行,但会议的重点都集中在本学期安全工作方面。研判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本学校拟开展的大型活动和主要工作。如学校运动会、踏春郊游活动、家长会、招生报名活动、秋季运动会、其他大型活动等。对每项活动或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找出其风险所在,进行合理的调整,并形成有效的预案,确保顺利实施、平安无事。例如201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庆典、演出和集会活动较多,钟楼区教育局在当年度的危机研判中,重点加强对重大时间节点的风险预判,细化预案、严密组织,确保活动有序、师生安全,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六一儿童节期间,邹区实验小学在举办室外庆祝活动中突遇大雨,现场2900余名师生按照危机处置预案,有序组织退场,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未发生人员混乱踩踏情况,体现出平时安全演练的实际效果,确保了在危机突发情况时,师生能够有效避险自救,此项内容也被人民日报网络版等一百多家媒体转载报道。
(三)要对相关人员开展危机研判培训,树立风险意识,学会辨识风险、防控风险。钟楼区教育局近几年来将辨识、防控风险安全知识培训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每年都定期组织全区62所学校四万余名学生开展“开学消防安全第一课”,采取布置家庭作业、对自家开展检查等形式,要求家长和学生共同排查家庭的消防安全隐患,开展家庭火灾避险讨论,绘制家庭消防应急疏散通道图,制定家庭消防安全计划等,确保不发生家庭火灾,达到“小手拉大手、一生带一户”的效果。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全国防灾减灾日、“119宣传消防周”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应急疏散演练,并安排多家学校师生参观常州市地震局,学习地震知识,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应急避险的方法。
危机响应即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目前我国的应急响应方式,一般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严格的救援处置规定和程序。
对于校园安全危机来讲,根据学校安全危机的特点和性质,结合世界上通行的危机响应方式,学校在遇到安全危机的时候,可以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将响应方式分为危机预防方式、危机干预方式和危机处理方式三种:
(一)危机预防的响应方式。危机预防是指学校外部已经发生了某种风险,学校内部还没有出现险情,但随时有可能在学校发生。在此情形下,学校为了防止危机在学校发生而采取的一种危机应对方式。比如,2019年9月2日,外省某地一名刑满释放男子,因对社会有不满情绪,在开学时窜入校园,实施无差别伤害,导致8名学生死亡,2名学生受伤。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在钟楼区的学校和幼儿园,钟楼区教育局及时启动危机预防工作,组织辖区的校园在校门口设置硬质防冲撞措施,统筹公安机关、家长、教师、保安护学力量,通过“1+N”护学模式,确保重点地段、重点时段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平稳可控,增强威慑力和快速反应力,让犯罪分子不敢下手、下不了手、不能得手。通过危机预防的响应方式,可以不影响正常教学,不影响师生正常活动,不动用过多的资源,只是进行在合理范围内的预防。
(二)危机干预的响应方式。危机干预是指学校已经出现了某种险情,但只是少数的、轻微的、局部的反映,在此情形下,学校为例防止风险扩大而采取的一种危机应对方式。2019年11月期间,常州市各中小学学校出现了少数学生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例,钟楼区教育局立即指导所属学校安排专门人员、动用一些物资、实施具体措施,如送医院治疗,邀请医务人员来校指导、告知家长、设置隔离室、安排疫情教育等,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不能受到影响。
(三)危机处理的响应方式。危机处理是指已经大面积出现险情,而且可以预判到险情将会严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或学校全体人员生命健康,这个时候,就必须动用一切资源、向主管教育部门或当地政府请求紧急援助,最大限度地化解危机的一种危机响应方式。例如今年新冠疫情大面积爆发,学校就必须停课进行专门应对。
以上三种方式可灵活使用,关键是要提前对每种响应方式采取的措施、方法、程度以及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分工予以明确。
校园安全危机形式多样,随时有可能发生,作为教育系统、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工作管理者必须学习掌握一些必备的安全危机应对技能,以满足校园突发危机事件后第一时间的正确应对。通过梳理,我们认为安全危机应对大概可以分做以下四类:突发灾难类事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类事故、突发自然灾害类事故应对、突发社会安全类事故应对。
由于学校安全的特殊性,使得安全危机不可能彻底预防,但学校发生安全危机后的处置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来进行。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应该按照“四阶段、八步走”的程序来处置,即第一阶段:现场急救、报告上级、通知家长;第二阶段:保留证据、控制事态;第三阶段:事故调查、处理事故;第四阶段:教育总结。具体八个步骤如下:
1.现场急救。校园发生安全事故后,首先必须进行现场急救,这是无条件的。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救后送”。也就是说,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第一目击者要尽快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护方法进行处理后再送医院,为医生进一步抢救做好前期准备。尤其是要避免或防止延误救护时间和不正确的救护方法造成二次伤害。施行自主急救的同时,根据事故种类和危害程度,拨打110、120、119等专业急救电线.报告上级。报告上级通常有两种形式:电话报告或书面报告。
(1)电话报告是指根据事故发生的性质特点,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报告的方式报告上级有关部门。不论发生何种事故,都应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如发生火灾事故,应向消防部门报告;饮食卫生事故,应向市场监管、卫生部门报告;暴力伤害事故,应向公安部门报告;建筑物倒塌类事故,应向应急部门报告;危化品泄漏事故,应向生态环境部门报告。
(2)书面报告是指现场应急处置完成后,学校要立即向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提交书面的事故报告。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3.通知家长。事发后,校方应尽快摸清受害学生基本情况;及时通知受害学生监护人赶赴学校、现场或医院;学校应安排专人(如校领导、班主任)负责接待、照应和安抚等工作。千万不要采取不告知家长,或家长到达后无人理睬的方式,以免激怒家长,给下一步工作开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保留证据。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全力保留好证据,以方便事故调查。保留证据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证据的保存。一是保留民事诉讼证据。主要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二是保留刑事诉讼证据。主要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入供速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等。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作为定案的根据。三是保留行政诉讼证据。主要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笔录、现场笔录等。
5.控制事态。事发学校要认真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掌握事件目前的状况,然后根据现状迅速制定一个计划,再有序地组织调集相关物资及人员,进行事态控制,避免事态扩大化。
对受伤的学生进行急救后,尽快送入医院进行救治,并安排专人配合医院开展工作;对事故中未有明显伤害的学生,要安排医院进行检查,在确定无事的情况下开展好安抚工作;迅速制定有关事故宣传的统口径,要基于事实,陈述实情;对学校教职工和学生进行事故宣传,稳定师生情绪,维护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通过短信或临时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事故情况,防止发生矛盾纠纷;积极与政府宣传部门联系,防止形成网络舆情。
6.事故调查。事故得以基本稳定后,按照事故严重级别、调查处理权限进入事故调查阶段。学校安全事故调查基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上级有关部门联合组建的调查组,主要是针对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另一种是由学校自行组织事故调查。但无论采取哪种调查方式,都应严格遵守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按时将事故调查清楚,公之于众。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学校要积极配合,提供线索,收集证据,提供保障,确保调查顺利进行。
(1)对事故单位及人员进行处理。接受上级调查的,有关机关应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发生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事故发生学校自行组织调查的,学校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本单位妇幼事故责任的人员进行处理。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学校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厘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按照积极、妥善、及时、合法的原则与受害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协商,做出经济上的赔偿。如协商不成,可通过行政调解、司法诉讼来达成最终处理结果。
事故调查处理完毕后,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展开深层次的思考和改进工作,以期从思想上、制度上、管理上、措施上找出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确保今后不再发生同类型学校安全事故。
安全工作最坏的结果就是发生安全事故,安全事故最坏的结果就是有人在事故中受到伤害。社会对学校安全工作如此重视,多半也是缘于有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事故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以及事故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机。
学校会发生安全事故,就会有学生受到伤害,学生受到伤害就必须进行处理,这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在危机应对中的主线工作,也是令局长们,校长们极为头疼的事情。受专业所限和环境所困,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是学校安全工作中最严重的短板。面对咄咄逼人的家长,教育部门存在“三怕”:一怕法律法规把握不准;二怕事故责任认定不准;三怕说得不准,引火烧身,让家长“粘住”;因此不敢轻易表态。校长们存在“三不敢”:有话不敢说,生怕说得不对,让家长抓住把柄;立场不敢坚持,唯恐激怒家长,说学校没诚意解决处理;商谈不敢僵持,担心家长走信访上告之路,最怕的是出现涉及稳定的件。其结果,学校只能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来解决问题,问题虽然得到处理,但学校从法律上讲也成为一个新的受害者。
实际上,我国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在法律上早有明确的规定,只是需要教育管理者认真地、系统地进行学习研究、理解认识和正确把握,遇到事故时,严格按法律精神去及时、妥善处理解决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