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调查》半年曝光话题盘点

  行业动态     |      2024-09-17 22:08

  杏宇市场监管总局等27个部门定于今年9月联合开展“加强质量支撑 ,共建质量强国”的全国“质量月”活动。据央视财经频道节目单信息,栏目将于9月15日20时,聚焦消费质量举办“ 中国质量 品质生活-1”主题晚会,质量是民生领域重点议题,公众高度关注。

  随着媒体调查逐渐回归“主角”身份,媒体调查性报道复兴,此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为民生领域质量问题痛点、难点曝光的重要渠道。在此背景下,央视财经频道于2024年3月推出了调查性栏目《财经调查》,聚焦“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

  目前,该栏目已播出20期,直击社会缺陷问题,对“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推动改进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意义重大,各期聚焦不同行业热点问题,引发公众高度关注,成为舆论热议话题,栏目影响力及热度不断提升。

  节目内容立足于民生日常。从话题内容来看,节目选取健康、家居、教育等涉民生领域的行业,聚焦百姓日常生活场景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较易引发普通人的共鸣,从而吸引更多舆论关注。针对质量“陷阱”和“痛点”各个击破。节目通过对各行业领域的具体问题案例展开深入、全面的调查,以兼具力度与深度的报道,揭示了多个行业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以及潜在的风险,引发社会各方对问题关注。曝光问题跟进处置反馈及时。目前,大部分节目曝光的话题内容都有各级政府等相关主体的处置跟进,响应速度及时。切实促进实际问题解决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了节目在舆论场中的公信力与可信度,放大传播效果。

  整体来看,栏目调查曝光的负面话题诱因较为多元,具体诱因超10类。业务违规诱发的曝光话题数量最多,被曝光率高,为7件,涉及“摩托车驾照速成班”作弊产业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假工程”、报废汽车“黑产链”、教育机构违法提供“空挂学籍”业务、黑作坊“翻新”轮胎等多类业务违规行为。公众认为黑色产业的存在严重损害个人权益、破坏市场竞争环境、产业秩序及社会稳定,甚至会加剧对社会安全的焦虑与恐慌,严厉打击黑产链条、黑色地带问题势在必行。

  产品或服务缺陷诱发的曝光线件,涉及枸杞加工“硫超标”的食品安全问题,二手空调翻新造假、乳胶床品造假、直播间售卖假黄金等造假问题;其次是农业“量子科技”、氢疗馆“包治百病”、视力提升“七天摘镜”等虚假营销引发的负面舆情。关于产品造假、虚假营销类的话题引发公众对产品及企业的质疑,丢失公众信任,公众对相关话题的负面感知对企业及产业发展极为不利。

  其中,“报废汽车‘黑产链’”的单一话题与相关方回应次数最多,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市委、市政府共计回应2次。此外,“硅胶人脸面具”话题引发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江苏省公安厅三部门提醒告诫,“锂电池回收”话题进一步推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对相关行业规范标准的建立完善动作。

  整体来看,舆论场对《财经调查》类调查性栏目的正面情绪较高,此类节目以深度报道、数据挖掘和实地探访为特色,已成为公众获取真实、客观信息,了解社会行业痛点、难点问题的可靠信源,赢得公众高度信任。舆论主要聚焦对媒体介入调查报道的专业性、权威性及深度真实性进行赞扬;热议曝光话题的后续结果,期望揭露的问题得到相关部门跟进处置。此外,少量舆论认为媒体调查曝光的负面问题过多会加剧公众不信任感,引发公众对社会安全的担忧,同时质疑媒体曝光问题的客观性与全面性。民生领域各类问题始终处于舆论关注核心位置。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了回升向好态势,但与此同时,风险挑战仍旧与机遇并存。公众逐步将视线聚焦身边与附近,民生相关话题成为舆论场关注重点。因此,大健康、家居、教育等涉民生领域的行业受到了外界更为严厉的审视,相关问题被曝光概率上升。媒体调查回归“主角”身份,调查性报道成为企业负面舆情的重要风险源头。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新闻媒体愈发重视,调查性报道逐渐回归公众视野。除央视《财经调查》外,2024年新京报、湖北经视等各地方媒体也积极开展民生领域的调查暗访和监督报道,仅在上半年就引发了16起MJSI指数超过50的热点企业舆情。企业负面舆情持续发酵,倒逼多部门介入调查处置,对涉事主体乃至行业整体均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媒体调查性报道将成为企业负面舆情的重要风险源头,也将成为今后社会痛点、难点问题曝光的常态化手段。相关企业需关注由媒体调查性报道带来的舆情风险,更应确保经营合法合规。面对各行各业调查性报道常态化趋势,企业除了关注行业动态、跟踪主流媒体议题与报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自律意识,确保经营活动合法合规,不可逾越法律红线,防止违规违法情节发生。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解决潜在危机,避免舆情危机扩大化。